1931年9月18日,日本突然炸了沈阳的铁路,东北全境很快沦陷。接下来14年里,东北老百姓和抗联战士一直在跟敌人死磕。可奇怪的是,这14年里有5年时间配资专业门户,居然连一支像样的抗日队伍都看不到,怎么回事呢?
当年抗联撤到苏联的事,毛主席问过周保中将军:“要是不撤,会怎样?”周将军的回答简单狠准——“可能全死了”。这话不夸张。1940年之前,抗联在东北撑了这么多年,已经是用命堆出来的奇迹。比方说杨靖宇将军饿着肚子战斗,最后牺牲时胃里全是树皮和棉絮。其他抗日队伍起码能打到胜利,可东北抗联不一样,他们面对的是真正的绝境。
先说说敌我差距。1931年日本在东北就驻扎两万军队,但国民党东北军二十万人不打不跑,把地盘直接让出来了。后来日军越派越多,到1938年正规军就有36万,还有17万伪军帮忙。伪军里很多人可不像关内那些汉奸,他们真把自己当日本人用,仗着认识地形,帮着搜山扫荡。抗联最多时候才三万人,装备差得跟闹着玩似的,步枪没子弹了就拿大刀长矛,有的连棉衣都没有,零下四十度被冻掉手指脚趾是常事。
展开剩余63%群众基础没了更可怕。日本人把东北所有村子都搬到“集团部落”,用铁丝网围起来,谁敢帮抗联就全家拉出去枪毙。村民想活命只能举报亲人,有的小孩被抓住就说是抗联。抗联没法扎根,只能在深山老林打游击。内部还不断有人叛变,像赵尚志将军就是叛徒带路才牺牲的。
苏联那边也不帮忙,之前还让日本用中东铁路运兵,后来干脆把铁路卖给伪满洲国。抗联想找外援?门都没有。加上那鬼天气,冬天冷得人直哆嗦,草根树皮都找不着,战士们饿极了啃树皮都成了习惯。
最惨的是1940年,抗联顶不住了才撤退苏联。但这也算明智选择——要是再打下去,真可能全军覆没。后来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,抗联跟着回来打了一拳。老战士说当时要是没留着这点人,东北解放肯定得多拖几年。
周保中说的没错,撤退不是失败,而是保存火种。这些战士用五年时间在异国养精蓄锐,最后带回来的不只是自己,还有整套抗日经验。现在东北不少地方还留着抗联住过的山洞,进去看看,床铺都是用树根和草垫子搭的,墙上还留着“死也不当亡国奴”的字。
要说为啥火种没灭,可能就因为这群人太轴了。杨靖宇能吃棉絮,赵一曼被拷打也不说抗联秘密,陈翰章27岁就死了还非得拉上几个鬼子垫背。他们不是不怕死,而是知道如果自己倒了,老百姓更没活路。
现在年轻人可能觉得这些故事老套,但要真去东北转转,看见山沟里抗联挖的地窖还在,冻土豆的土灶台还在,突然就觉得历史离咱们不远。那些人用血肉铺出来的路,现在成了咱们脚下的水泥地,可他们的选择,依然值得琢磨。
2025年我去看纪念馆,听见老讲解员说,当年抗联撤退时苏联人不让用电台联系国内,还逼着签“不准打回东北”的协议。这事儿以前没人提,最近解密档案才浮出水面。原来每个选择背后,都有看不见的代价。
说到底配资专业门户,抗联最惨的时候,连能不能活到第二天都不知道,但他们没放弃。现在有人质疑撤退算不算逃兵,可真换你到那种绝境,还能有更好办法吗?这就是历史,它不讲漂亮话,只记录活下来的人怎么活的。
发布于:贵州省金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